1. 北京科技新聞網

          擴招!擴招!直擊銀行春招季,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最受歡迎,流動率逐漸走高

             欄目: 國內新聞 來源:北京科技新聞網   時間:2022-03-15 13:14:00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薄X鐘書《圍城》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公開的各家銀行招聘信息發現,銀行對金融科...

          “圍在城里的人想逃出來,城外的人想沖進去,對婚姻也罷,職業也罷,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薄X鐘書《圍城》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公開的各家銀行招聘信息發現,銀行對金融科技復合型人才的熱衷尤為醒目。例如,交通銀行僅總行金融科技部門就計劃招收900人郵儲銀行(行情601658,診股)設總行信息科技部招聘專場;民生銀行(行情600016,診股)還推出“民芯金融科技人才計劃”,從內部培養此類人才。

          “為了緩解疫情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銀行和各大國企、央企一樣都在擴招?!币晃怀巧绦腥耸肯蜃C券時報記者表示,一方面,如今的銀行要履行保就業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數字化趨勢又將持續對基礎崗位形成替代,因此擴招自然就向具有數字科技能力的專業人才傾斜。

          與如火如荼的招聘盛況一同存在的還有逐漸走高的人員流動率,這也是近幾年銀行業務結構轉型和行業環境變化帶來的連鎖反應之一:大批銀行基層崗位的員工不再把一家銀行的“鐵飯碗”一拿就是一輩子,尤其是年輕銀行人的離職率已大大提高。

          多位受訪銀行年輕人均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身邊有不少同事或朋友離職。但有意思的事,大部分年輕人依然在銀行體系內流動,只是從“這家”銀行人,變成了“那家”銀行人。

          春季招聘忙

          陽春三月,銀行業吹響“搶人大戰”號角。

          其中,民生銀行大手筆招收3660人,分別為總行、各分行及信用卡中心、金融科技子公司和金融租賃子公司超400個崗位招攬人才。此外,寧波銀行今年春招也計劃招收超3000人。

          “秋季招聘一般是國內畢業生為主力軍的招聘,春季招聘就是國外的留學生也會參與比較多?!庇匈Y深銀行業從業人士告訴記者,銀行的招聘大季主要集中在春、秋兩季,近年銀行的招聘熱度依舊沒有減弱,“一方面校招也是順應國家要求來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另外大行這兩年退休的人員也不少,也需要新鮮血液”。

          華東區某國有大行人士告訴記者,從大行的情況來看,基本上社會招聘的比重較低,主要是以招聘應屆畢業生為主,“新人都是從學校招的多,除非是銀行有組建新部門的要求,需要有一定經驗的員工”。

          今年春招公告中,最引人注目的無疑是各大銀行對招攬金融科技人才的熱衷。

          例如,交通銀行僅總行金融科技部門就計劃招收900人,其中包括業務分析師、數據管理與分析應用、軟件開發工程師、IT系統管理、業務測試等崗位。

          郵儲銀行則專設總行信息科技部春招專場,同時開展社招和校招。其中,社會招聘包括架構類、需求與測試類、軟件研發類、運行維護類、數據分析類、科技風險類、綜合管理類7大類;校園招聘包括信息技術類、金融經濟類2大類。

          民生銀行總行還專門推出“民芯金融科技人才計劃”,以培養一批能將技術創新應用到相關金融場景的專業復合型人才為目標,招聘崗位包括軟件研發、大數據、運維、信息安全、金融科技產品經理5個方向。據介紹,該計劃不僅面向計算機、金融工程等相關專業,同時也歡迎設計學、心理學專業的學生。

          向科技傾斜

          “為了緩解疫情對就業市場的影響,銀行和各大國企、央企一樣都在擴招?!币晃怀巧绦腥耸肯蜃C券時報記者坦言,銀行一方面要履行保就業的社會責任,另一方面數字化趨勢又將持續對基礎崗位形成替代,因此擴招自然就向具有數字科技能力的專業人才傾斜。

          一位華東資深銀行從業人士也有同樣的感受?!翱萍歼M步確實對銀行的人員吸納產生著影響,明顯現在銀行所需的基層人員變少,很多業務的處理速度也變得更快?!彼蛴浾弑硎?,比如涉及科技類的工作,許多銀行都有選擇跟外包公司進行合作。他告訴記者,盡管隨著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網絡支付手段的快速發展,以及銀行對大數據的運用基層人員可能會越來越少。但是前一段時間,各大行對于網絡科技人員招聘還是熱火朝天。

          這與銀行正在進行的數字化轉型有關,幾乎所有銀行都在財報中強調要“加強金融科技能力建設”。例如,工商銀行在其2021年半年報中指出,要有序推進金融科技人才興業工程,加大 “科技菁英”校園招聘力度,積極引入高端社會化專業科技人才,探索建立“科技培養—業務使用”的金融科技人才“蓄水池”機制,積極培養“懂業務、通技術”的復合型金融科技人才隊伍。

          金融科技已成為賦能銀行各個業務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銀行在此領域的投入力度也在不斷加大。據披露,2021年6月末,建設銀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為14012人,較2020年末增加超900人,占集團人數的比例增至3.79%;2021年上半年,郵儲銀行信息科技投入52.02億元,占營業收入的3.3%,招商銀行(行情600036,診股)同期信息科技投入50.55億元,同比增長28.89%,占營業收入的3.26%。

          IPG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指出,除了招聘崗位的變化,現如今銀行的招聘與幾年前在專業結構與經驗側重點上也有較大的不同。這點在銀行校招筆試題的設置上也有所體現。近兩年,銀行校招筆試題常常因題型怪、偏、難,涉及物理、數學、機械、天文等大量理工科知識而占據熱搜。

          一位參加銀行校招的應屆生告訴記者,參加銀行校招前,考生都會刷往年的筆試真題做準備,“但今年的筆試題和歷年真題比起來,多了很多以前不怎么涉及的題型,還有很多銀行偏重數學題和邏輯題,金融經濟的題少了很多”。

          “銀行筆試題中偏理工科類考題有所增多,主要是因為銀行選拔人才的傾向發生了變化?!币晃汇y行人力資源部人士也證實,“特別是疫情發生后,數字化轉型趨勢一下子凸顯,銀行也需要一批基礎扎實、思維能力比較強的員工,以適應未來科技賦能不斷加強后,可能需要培訓轉崗的挑戰?!?/p>

          在一些非技術序列的崗位招聘中,多家銀行也將同時具備信息科技背景的復合型人才列入優先選項。例如,農銀理財在春招基本應聘條件中明確指出“具備經濟金融與信息科技等復合專業背景者優先”;南京銀行也在數字銀行崗的招聘描述中表示“將重點培養既精通IT技術又熟悉銀行經營管理的復合型專業人才”。

          招人容易留人難

          盡管銀行業仍是提供就業崗位的招聘大戶,但招聘側重點和人才需求的改變也使得不少銀行校招出現“招的多、留的少”現象。

          這也是近幾年銀行業務結構轉型和行業環境變化帶來的連鎖反應之一:大批銀行基層崗位的員工不再把一家銀行的“鐵飯碗”一拿就是一輩子,尤其是年輕銀行人的離職率已大大提高。

          多位受訪銀行年輕人均表示,身邊有不少同事或朋友離職?!昂臀彝谶M入銀行工作的,已經有不少人選擇了離職?!币晃还煞菪行U猩嬖V記者。

          “銀行目前來看,已經不是以前的黃金發展期,整個行業目前市場壓力都比較大?!币晃怀巧绦腥耸勘硎?,在面對很大的工作壓力又沒有高收入作為回報時,年輕領域的高流動性也就不可避免了。

          柏文喜也告訴證券時報記者,銀行屬于傳統行業,業務也多屬于標準化業務而顯得創新與活力不足,加上存量時代到來導致的競爭壓力加大,從而引發行銀行工作吸引力的相對下降。

          從證券時報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當前在市場化競爭下,銀行人普遍業績指標壓力大,這也成為年輕銀行人離職的一個主要原因?!般y行考核指標多,考試也多?!币晃恢行°y行理財經理表示,身邊不少人離職,除了是有更好的職業選擇外,通常都是因為指標壓力大。

          前述股份行校招生也向記者表示,其所在的股份制銀行的年輕人辭職偏多,國有大行的離職不多,主要還是因為股份制銀行很多以產品銷售為主,業績壓力導致,“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簡單,就是前臺壓力大、比較辛苦、自由支配的時間少,收入也不是很可觀?!彼J為,現在銀行收入也是一般情況了,所以自然而然的吸引力就不高了。

          年輕一代的擇業觀

          事實上,除了外部環境的變化,年輕一代的擇業觀也與老一輩有所不同。

          “總體來說,進來的新人對銀行這份工作的認可度不是很高?!比A東區資深銀行從業人士告訴記者,現在譬如有留學背景或者是學歷為研究生等綜合素質比較強的應屆畢業生,很多來銀行呆一段時間就不安心了,時不時就想辦法跳槽。

          “現在整體上銀行的人才流動性是在變大的,因為年輕人本身思想活躍度比較高,加上現在互聯網的發展等等原因,他們自己的信息也比較靈通,無論是橫向對比還是縱向對比,他們都會有自己的衡量?!鼻笆鲑Y深大行從業人士告訴記者,有一些自身能力比較強的應屆生,一旦收入或者是工作環境等等達不到他們的期望和要求,基本上說走就走了,沒有什么過多的糾結。

          該人士進一步對記者表示,銀行總體來說是個傳統行業,而且偏服務行業了,當下社會已經多元化,可供選擇的就業機會對年輕人來說是比較多的,“況且又有很多職業是有自由支配時間或者是收入更多,比如直播之類的,所以就業的想法肯定就有所不同了”。

          除了思想的活躍與開放,以及信息更暢通,年輕一輩中許多人不需要為升職感到發愁,“家庭背景普遍比較好,因此對于職業的選擇更有自主性和底氣?!庇袠I內人士表示。

          也正因為如此,不少年輕人不約而同地對客戶經理,尤其是對公客戶經理崗位表現出興趣,這一崗位被認為是“更具挑戰性”、“能打開知識面”、“利于個人成長”,而年輕人“更期待與不同客戶溝通”、“給自身帶來改變”。

          “其實我自己蠻想挑戰一下市場部門的對公客戶經理崗的,但目前還是沒有勇氣轉崗?!鼻笆龀巧绦酗L控人士說。前述股份行的校招生也向記者表示,雖然自己更傾向于中后臺崗位,但也想做公司客戶經理,“很好奇,覺得對自己的改變會比較大,也有挑戰性”。

          離不開的銀行人

          盡管就單家銀行情況來看,年輕人的離職率明顯提高,但若將維度拉長到整個銀行業,情況卻未必如此。如多位受訪銀行年輕人所言,身邊的同事即使離職,大部分都在不同銀行間跳槽流動或者進入公務員體系,少部分進入金融租賃、券商等其他金融機構。

          “銀行人普遍是在體制內找機會,畢竟還是更穩定,而且崗位在民企很難找到匹配的?!鼻笆龀巧绦腥耸扛嬖V證券時報記者。

          據他介紹,銀行不同崗位的職業選擇情況不同,對公的客戶經理和理財部門的員工大都是銀行間流動,“對公客戶經理選擇還算多一些,還可以去融資租賃、擔保等,柜員要么轉行,要么還是柜員”。

          有意思的是,盡管對銀行工作有不少牢騷,但在記者采訪的這些年輕銀行人被問及“如果時間會重來,你還會不會選擇進入銀行工作?”時,無論是已經離職的前銀行人還是正在銀行工作的年輕人,都給予了記者肯定的回答?!般y行的工作壓力大,但還是很鍛煉人的?!逼渲幸晃徽谧隹蛻艚浝淼你y行人向記者表示。

          某位已經離開銀行業的前股份行人士向記者表示,財經類專業的自己原本是通過校招拿到的第一份股份行前臺的工作,“再重新選擇的話,校招可能還是會進銀行,畢竟基于自身專業及可選擇崗位上,同學們選擇銀行的崗位比例比較大”。

          “盡管現在收入或者說待遇不似20年前,但是在一些省份,銀行還是一份比較體面且收入穩定的工作?!比A東區資深銀行從業人士也向記者表示,在個人沒有更好的職業選擇之下,很多人干的時間久了就自然穩定住了,“特別像中小城市以下這些地方,銀行畢竟收益還是穩定一些”。

          觀察:銀行與銀行人的職場博弈

          在市場化競爭激烈的情景下,銀行業無論是在傳統的業務還是金融科技、綠色金融方面的業績指標考核都在層出不窮、步步加深,希望能夠表現突出。其中,對金融科技人才的渴求也是銀行業激烈競爭的一方面的縮影。

          近年來,受疫情與監管趨嚴的雙重壓力,銀行本身就對于一些成本收益不好平衡的業務進行著優化與取舍。在人才方面的吸納與運用上,機構更是希望能夠將合適的人才招至麾下,激發人的最大效用。

          伴隨著招聘季到來的,還有頻頻出現的銀行人“出走”、銀行工作成“圍城”等博人眼球話題。不過細細思考后,不難發現的是,伴隨銀行業務結構調整、年輕一代擇業觀變化,銀行人員流動性的變化其實是個正?,F象。

          甚至可以直白講,年輕應屆畢業生的離職無論是對銀行還是個人來說,影響都不大。在這樣的情況下,討論銀行人才流失的問題,就需要“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么”了。

          有一種情況對于單家銀行來說,確實算得上人才流失。比如,當一些熟練的銀行業務人員在工作了幾年之后,業務能力已經得到比較長足的進步與發展,此時卻發現本單位晉升的空間不大。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在這種情況下,部分員工個人就自身需要考慮更換工作單位、尋求個人成長的新平臺。類似這種情況的人員流動,近年其實在銀行之間屢見不鮮,比如從大行跳到中小行擔任部門領導,甚至是更高層級的負責人。

          而對于個人來說,入行時對于選擇崗位的重要性或許比是否選擇銀行來得重要得多。隨著數字化浪潮洶涌而來,“機器代人”正在各行各業中發生,銀行也普遍出現前臺崗位減少、網點收縮或智能化轉型、后臺科技崗位增長的趨勢。在這樣的大趨勢下,也難怪一些銀行人對柜員職業發展的局限性直言不諱——“要么轉行,要么去哪兒都是柜員”。

          但挑戰中永遠孕育著機遇,銀行機構尋求轉型、業務尋求拓展的同時也有新設一些部門的必要。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難免也有新擴招的用人需求,這就需要吸納熟悉銀行業務或者對該領域有經驗的管理人員,以對自身業務進行升級與優化。由此便也催生出了一些管理崗位,而且這些崗位往往待遇不薄,職位頭銜不低。

          不可否認的是,在職業選擇越來越多元化的市場環境下,銀行整體的用人機制存在其固有的劣勢。例如,每年大量新人涌入,但中高層崗位較為穩定,新人缺少升職空間。加上銀行業整體收入上下限較為透明、公開,行業面臨的壓力有目共睹,而社會地位也不似早年間高高在上,許多人也基于自身的情況選擇了離開。

          從個人角度來說,個人上升空間也是職業發展的重要衡量因素,一是尋求更大的社會影響力,更高的工作平臺,二是對于薪酬方面也會有不同程度的追求。從記者了解的情況來看,有工作經驗豐富的銀行人跑去企業做高管,跑到別的金融機構做管理層的人員也大有人在,這些現象在前一階段并不少。

          留住人才的辦法也很簡單,無非就是圍繞待遇、壓力、環境與晉升空間做文章。而對年輕一代的管理與過去相比,以引導成長和激發潛能代替過去的更強調規范化管理尤顯重要,銀行也在采取提升薪酬福利、加大培訓交流以及制訂職業成長計劃等措施來留住年輕人。

          啊啊啊不要用力插 大鸡巴高清视频